以下是油罐抗靜電底漆施工工藝的詳細指南,涵蓋關鍵步驟、注意事項及質量控制要點,確保施工安全與涂層性能:
表面處理(關鍵步驟)
噴砂處理:達Sa2.5級(ISO 8501-1),表面粗糙度40-70μm,增強附著力。
手工工具處理:達St3級,無可見殘留氧化皮(適用于局部修補)。
清潔除污:徹底清除油罐表面油污、油脂(用專用清洗劑)、銹蝕、舊涂層及雜質。
除銹等級:
焊縫/邊角處理:打磨焊縫至平滑,棱角倒圓(R≥2mm),避免涂層開裂。
除塵:用壓縮空氣或吸塵器清除殘留粉塵,確保表面達SSPC-SP1標準。
環境條件
溫濕度:環境溫度5-35℃,相對濕度≤85%(避免結露)。
露點控制:基材溫度至少高于露點3℃以上。
通風:密閉區域需強制通風,降低VOC濃度。
材料準備
雙組分混合:嚴格按廠家配比(如A:B=4:1)混合,用電動攪拌器低速攪拌3-5分鐘至均勻。
熟化時間:靜置10-15分鐘(依產品說明),釋放氣泡,避免過早固化。
稀釋劑:按需添加專用稀釋劑(≤5%),調整粘度(涂-4杯測量)。
施工方法
無氣噴涂:噴嘴壓力15-20MPa,噴距20-30cm,均勻覆蓋。
濕膜厚度:80-120μm(干膜40-60μm),分2道施工(間隔時間按表干)。
噴涂(推薦):
刷涂/輥涂:用于小面積或復雜結構,避免漏涂,交叉涂刷確保均勻。
導電性能測試:施工后24小時,用表面電阻儀測試,電阻值需在10?-10?Ω范圍內。
表干時間:常溫下通常1-2小時(溫度低或濕度高時延長)。
完全固化:7天(25℃),低溫環境需延長養護期或加熱輔助。
禁止操作:固化前避免接觸水、油或機械沖擊。
外觀檢查:
無流掛、針孔、氣泡、漏涂等缺陷(目視或10倍放大鏡)。
厚度檢測:
磁性測厚儀測量干膜厚度,誤差≤±10%設計值。
附著力測試:
劃格法(ISO 2409):0-1級為合格(無剝落)。
拉開法(ASTM D4541):≥3MPa(依設計要求)。
導電性復測:定期監測電阻值,確保長期穩定性。
防爆措施:
使用防爆工具、燈具(ATEX認證),嚴禁明火。
施工區域劃分危險區(Class I, Division 1/2)。
個人防護:
穿戴防靜電服、護目鏡、防毒面具(配有機蒸氣濾罐)、耐溶劑手套。
廢棄物處理:
廢漆、溶劑按危廢規范回收,禁止隨意排放。
材料貯存:底漆存放于陰涼處(5-30℃),避免陽光直射,保質期通常6-12個月。
層間配套:確認抗靜電底漆與后續中間漆/面漆相容性(避免剝離)。
返修處理:局部缺陷需打磨至St3級,重新涂裝并搭接原有涂層≥50mm。
通過嚴格遵循上述工藝,可確保油罐抗靜電底漆有效導除靜電,延長涂層壽命,并符合安全規范(如API 650、GB 13348等)。施工后建議每半年檢查一次涂層電阻及完整性,及時維護。